BGA錫膏焊點高度對固液擴散的影響-深圳福英達


BGA錫膏焊點高度對固液擴散的影響-深圳福英達
在SMT和BGA作業(yè)中大多數(shù)情況都要用到錫膏作為連接芯片和基板。再完成回流焊接后,錫膏會固化成為堅固的導(dǎo)電性優(yōu)秀的焊點。焊點的性質(zhì)決定了焊接強度等性能是否能夠滿足需求。固液界面擴散是在回流時發(fā)生的一種機制。銅焊盤原子會溶解進入焊料中并形成特定金屬間化合物(IMC)。焊點界面IMC的演變在老化過程中具有幾何尺寸效應(yīng)。界面擴散的尺寸效應(yīng)主要集中在焊點體積和焊盤金屬化層厚度對界面擴散的影響。為了深入了解焊點高度對固液擴散的影響。Li等人測試了不同高度的SAC305焊點與對固液界面擴散的影響。
圖1. 用于測試的焊點。H300: 高度300μm;H420: 高度420μm;H520: 高度520μm
實驗結(jié)果
在230℃下老化0.5小時后,H300,H400和H520焊點的IMC厚度分別為6.419μm,7.358μm和8.294μm,對應(yīng)的銅焊盤消耗量分別為3.691μm,4.069μm和4.553μm。可以看到焊點高度越高,IMC厚度越大,銅原子消耗越多。
在張力作用下原子擴散的速度會更快。由于H300在回流時處于受壓狀態(tài),而H400和H520受到張力作用,且焊點高度越高則張力作用越明顯。 因此H520焊點中Cu原子從焊盤擴散到焊料的速度最快,界面IMC厚度最大。
圖2. 不同高度焊點的IMC厚度。
在230℃熱老化0.5h時,Cu6Sn5仍保持為固態(tài)(Cu6Sn5的熔點為415℃)。 因此,Cu 和 Sn 原子將在較高的焊點的 IMC 層上經(jīng)歷更長距離的固體擴散。 由于擴散距離變長,經(jīng)過相同的擴散時間后,在高度更高的SAC305焊點中完成擴散的 Cu 和 Sn 原子更少。此外,由于焊點高度增加而導(dǎo)致焊料的Cu原子更多,使得高焊點的焊盤與焊料之間的濃度梯度較小,原子擴散驅(qū)動力降低。因此界面IMC層生長速率和Cu焊盤消耗速率隨著焊點高度的增加而降低。
深圳市福英達有這豐富的錫膏焊料生產(chǎn)經(jīng)驗,能為客戶提供合適熔點和性能的超微錫膏產(chǎn)品。福英達可以隨時為客戶解決有關(guān)焊料的疑難點。歡迎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參考文獻
Li, X.M., Wang, L.P., Li, X.W., Li, C., Sun, F.L., Meng, L., Zhu, L. & Li, M. (2022). The effects of solder joint height on the solid–liquid interface diffusion in micro solder joints. Materials Letters. vol. 316.